看著發芽的土豆、發霉的雞腿、生熟混放的豬蹄,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的家長們又急又氣。監管部門的調查顯示,供餐企業存在食品保存銷毀記錄數據不全,食品存儲間沒有溫度、濕度記錄,靠墻存放、生熟不分等諸多問題。更讓人揪心的是,這樣一家經營學生營養餐的配餐企業,證照齊全,經過教育部門和學校統一招標選中的“勝出者”。
民以食為天,食以安為先。食品安全一直都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,尤其是校園領域,食品安全更不容忽視;蛟S發芽的土豆、發霉的雞腿在不久之后就會端上“小飯桌”,這樣的食品安全怎能不讓家長擔憂。
這樣一家經營學生營養餐的配餐企業,證照齊全,經過教育部門和學校統一招標選中的“勝出者”。由此可見,食品安全的防線只是一道擺設,經營者的眼中處理利益,顯然是已經沒有了“小飯桌”的安全。
雖然,對于“小飯桌”的安全,教育部門也是花了大力氣,在不斷地檢查、整改中,或許起到了一些作用,但是卻未能真正地發揮效力。畢竟“撓癢癢式懲罰”對于經營者來說只能入腦還不能入心。
守護好“小飯桌”,光靠監控設備盯梢、家長突擊檢查,只能算是暫時的無奈之舉。而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經營者,如果經營者能夠重視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,才能按規定保存和銷毀食品,而不是利欲熏心,只向錢看齊。
當然,檢查、整改是一種方式,但是這種方式難以觸及經營者的靈魂,自然也會讓他們有“無所謂”的感覺。監管者也會有一種打在“棉花上”的無力感,遏制食品安全問題的效果也差強人意。
其實,要守護“小飯桌”需要“響鼓也要重槌敲”的心態,在追責上不手軟,在懲處上動真斗硬,讓經營者“肉疼”,才會“心疼”,從而主動重視食品安全問題,嚴把食品質量關,確!靶★堊馈鄙嗉馍系陌踩。
|